?廣州鑄造廠在改善鑄鐵的裂紋敏感性(即降低焊接、鑄造或使用過程中產生裂紋的概率)需從材料成分、工藝控制、結構設計等多維度入手,針對性解決導致裂紋的核心因素(如應力集中、組織脆化、雜質超標等)。以下是具體方法:
?

一、優化鑄鐵化學成分(從源頭降低脆性與應力敏感性)
控制碳、硅含量及比例
碳含量過高(>3.5%)會增加石墨數量,加劇基體割裂;過低(<2.5%)則易形成白口組織(硬脆)。建議灰鑄鐵碳含量控制在 2.8%-3.2%,球墨鑄鐵控制在 3.0%-3.6%。
硅作為石墨化元素,含量需與碳匹配(灰鑄鐵 Si/C≈0.5-0.7),過高會導致石墨粗大(降低強度),過低則白口傾向增強。通過合理配比,減少滲碳體(硬脆相)的生成,提升基體韌性。
嚴格限制有害雜質(硫、磷)
硫(S):硫與鐵形成低熔點硫化物(FeS,熔點 988℃),在晶界聚集導致熱脆。需將硫含量控制在**≤0.06%**(球墨鑄鐵≤0.03%),并通過添加錳(Mn/S≥8-10)形成高熔點 MnS(1620℃),消除熱脆影響。
磷(P):磷易形成脆性磷共晶(熔點 1050℃),導致冷脆。需將磷含量控制在**≤0.1%**(重要件≤0.07%),減少晶界脆性相的析出。
添加合金元素提升韌性
加入鎳(Ni 1%-3%):細化晶粒,穩定奧氏體,抑制馬氏體和白口組織生成,提升基體韌性(如鎳硬鑄鐵的沖擊韌性比普通灰鑄鐵高 30% 以上)。
加入鉻(Cr 0.3%-0.8%) 或鉬(Mo 0.2%-0.5%):強化基體,改善高溫穩定性,減少焊接或鑄造時的應力集中。
球墨鑄鐵中添加鎂(Mg 0.03%-0.06%) 或鈰(Ce 0.02%-0.05%):促進石墨球化(球狀石墨對基體割裂作用最小),顯著降低裂紋敏感性。
二、優化鑄造工藝(減少鑄造裂紋)
控制澆注溫度與速度
澆注溫度過高(>1450℃)會導致晶粒粗大、氧化夾雜物增多,增加熱裂風險;過低則流動性差,易產生冷隔和縮孔(應力集中源)。灰鑄鐵適宜澆注溫度為 1380-1420℃,球墨鑄鐵為 1400-1450℃。
采用階梯式澆注系統或底注式澆注,避免金屬液沖刷型壁(減少卷渣和局部過熱),使鑄件均勻冷卻。
改善型砂性能與造型工藝
砂型需具備足夠的退讓性(如添加膨潤土、煤粉),在鑄件凝固收縮時減少阻力,避免機械應力導致的冷裂。
對于復雜鑄件(如機床床身),采用時效砂型或水玻璃砂型,降低型砂剛度,緩解收縮應力。
合理設置冒口與冷鐵
冒口位置需覆蓋鑄件熱節(最后凝固區域),防止縮孔和縮松(減少應力集中點);冷鐵用于加速厚大部位冷卻,實現順序凝固,避免局部過熱導致的熱裂。
鑄造后緩冷與退火
鑄件脫模后立即埋入砂中或石灰中緩冷(冷卻速度≤50℃/h),避免快速冷卻產生內應力。
對易裂鑄件(如球墨鑄鐵件)進行去應力退火(550-600℃保溫 2-4h,隨爐冷卻),消除鑄造過程中產生的殘余應力(可降低應力峰值 50% 以上)。
三、優化焊接工藝(降低焊接裂紋)
預熱與緩冷(核心措施)
焊接前對工件預熱(灰鑄鐵 200-300℃,球墨鑄鐵 350-500℃),減少焊接區域與母材的溫差,降低熱應力。
焊接后用石棉布包裹或放入保溫爐中緩冷,避免快速冷卻形成馬氏體或白口組織(硬脆相),同時減少冷裂紋。
控制焊接熱輸入與方法
采用小電流、短電弧、多層多道焊(每層厚度≤3-5mm),減少熱影響區范圍(熱影響區是裂紋高發區)。
優先選擇低熱輸入焊接方法:如手工電弧焊(用鑄鐵專用焊條)、氣焊(氧 - 乙炔,熱輸入均勻),避免埋弧焊(熱輸入大)或激光焊(冷卻過快)。
焊接材料匹配與工藝細節
使用高韌性焊條(如鎳基焊條 Z308、鎳鐵焊條 Z408),焊縫金屬韌性高于母材,可吸收部分應力。
焊接時采用 “分段跳焊法”(從中間向兩端,每段長度≤50mm),分散熱量,避免局部應力集中;焊后立即錘擊焊縫(用圓頭錘輕敲),釋放殘余應力。
四、結構設計優化(減少應力集中)
避免幾何形狀突變
鑄件或焊接件的拐角處采用圓角過渡(圓角半徑≥5mm),替代直角或尖角,減少應力集中系數(直角的應力集中系數是圓角的 3-5 倍)。
厚大部位與薄壁部位連接時采用漸變過渡,避免截面突變導致的冷卻不均和應力集中。
減少焊接接頭約束
焊接結構設計中預留收縮余量(如長焊縫預留 1-2mm/m 的收縮量),避免剛性固定導致的應力疊加。
對封閉焊縫(如箱體結構),采用 “先間斷焊后連續焊” 的方式,逐步釋放應力。
合理布置加強筋
在薄壁件或易變形部位添加加強筋(厚度為基體的 1/2-2/3),提升結構剛性,減少焊接或使用過程中的變形和裂紋。
五、使用過程中的防護(減少服役裂紋)
避免過載與沖擊
鑄鐵件(尤其灰鑄鐵)抗拉強度低(100-350MPa),使用時需避免超過設計載荷的拉伸或沖擊載荷(如機床床身避免劇烈碰撞)。
對受力部件(如球墨鑄鐵曲軸),進行表面淬火或噴丸處理,提高表面硬度和疲勞強度,減少疲勞裂紋。
控制工作環境
避免鑄鐵件在低溫環境(<-20℃)下工作(低溫會加劇脆性),必要時采用低溫韌性更好的合金鑄鐵(如含鎳 3% 以上的鑄鐵)。
對接觸腐蝕介質(如酸堿)的鑄鐵件,進行表面涂裝(如涂漆)或電鍍(如鍍鋅),防止腐蝕導致的應力腐蝕裂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