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翻砂鑄造過程中產生的砂眼缺陷,是鑄件表面或內部因砂粒脫落或型砂未被完全清除而形成的孔洞,嚴重影響鑄件質量。解決砂眼問題需從型砂質量、工藝控制、后處理及設備維護等多方面入手,以下
翻砂鑄造廠小編具體介紹一下解決方案:
?

一、優化型砂質量
選用優質型砂
粒度控制:選擇粒度均勻、形狀圓整的砂粒(如硅砂),避免使用過細或含雜質多的砂子。細砂易導致透氣性差,粗砂則可能造成型砂緊實度不足。
粘結劑選擇:使用粘結力強、耐高溫的粘結劑(如水玻璃、酚醛樹脂),減少澆注時型砂脫落風險。
型砂性能檢測:定期檢測型砂的透氣性、強度、含水量等指標,確保符合工藝要求(如透氣性≥80,濕壓強度≥0.15MPa)。
控制型砂含水量
型砂含水量過高會導致透氣性下降,澆注時產生水蒸氣,使型砂膨脹脫落;含水量過低則型砂強度不足。
建議值:一般控制在3%-5%,通過烘干或晾曬調整。
二、改進造型與緊實工藝
提高砂型緊實度
使用機械緊實設備(如壓實造型機、射砂機)替代手工緊實,確保砂型各部位緊實均勻,減少澆注時型砂脫落。
緊實度標準:一般要求砂型表面硬度≥80(布氏硬度),內部硬度≥60。
優化砂型結構
設計排氣孔:在砂型高點或厚大部位設置排氣孔,幫助氣體排出,避免型砂因氣阻而脫落。
減少尖角與深凹:避免砂型設計過于復雜,減少型砂在澆注時的應力集中。
控制合箱間隙
合箱時確保上下砂型對齊,間隙≤0.5mm,防止澆注時金屬液滲入砂型縫隙,沖刷型砂。
三、優化澆注系統設計
合理設計澆口與冒口
澆口位置:將澆口設置在鑄件厚壁處,避免金屬液直沖型腔薄弱部位。
冒口作用:通過冒口補充金屬液收縮,減少鑄件內部缺陷,同時降低金屬液對型砂的沖刷力。
控制澆注溫度與速度
澆注溫度:根據金屬材質調整(如鑄鐵1350-1450℃,鋁合金680-720℃),溫度過高易加劇型砂燒結脫落。
澆注速度:采用慢-快-慢的澆注曲線,避免金屬液湍流沖刷型砂。
四、加強后處理與檢測
徹底清理鑄件
澆注后及時震落砂型,使用噴砂機或拋丸機清除鑄件表面粘砂,避免砂眼殘留。
清理標準:鑄件表面粗糙度Ra≤12.5μm,無可見砂粒。
嚴格質量檢測
目視檢查:檢查鑄件表面是否有砂眼、氣孔等缺陷。
無損檢測:采用X射線或超聲波檢測內部砂眼,確保鑄件質量符合標準(如GB/T 9439-2010)。
五、設備維護與操作規范
定期維護造型設備
檢查緊實機構、射砂閥等部件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損壞零件,確保設備運行穩定。
規范操作流程
培訓操作人員:掌握型砂配比、緊實壓力、澆注溫度等關鍵參數控制方法。
記錄工藝數據:建立工藝參數檔案,便于追溯問題根源。
六、案例分析與改進
案例:某汽車零部件廠生產缸體時出現砂眼,經檢測發現型砂含水量達6%,且合箱間隙超標。
改進措施:
將型砂含水量調整至4%,并增加烘干環節。
改用機械緊實設備,砂型緊實度提升至90。
優化澆口位置,減少金屬液直沖。
效果:砂眼缺陷率從8%降至1.5%,產品合格率顯著提升。